贵州台江县苗族民间剪纸简介 苗族台江剪纸、苗族剪纸欣赏

民间艺术 | 剪纸 / 作者:米可 / 时间:2012-10-06 /4589℃

贵州省台江苗族的剪纸。以衣袖花、围腰花、帽花等刺绣底样为多。其图案题材虽也有龙凤、牡丹等,但与汉族的花样风格大异。尤其是衣袖花以针刺手法,更使人感到粗中见细的特色。

剪纸苗语称“榜细”。剪纸是台江县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之一,为县境苗族各种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第二次加工后,剪纸的艺术性就在刺绣上表现出来。因此,剪纸艺术是县境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说,苗族是一个把历史写在服饰上的民族,但是,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苗族剪纸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苗族剪纸,才有了苗族刺绣与服饰的灿烂。

苗族民间剪纸艺术,润透了苗族人民的素朴生活、理想追求和审美观点,它是苗族文化的象征。

剪纸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贵州黔东南苗族称剪纸为“剪花”、“苗花纸”。苗语称作“榜细”。因为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艺术的“蓝本”。说苗族剪纸我们先说大家都知道的苗族花带和绣片。苗族织锦称“花带”,工艺上有织制和编制之分。织制的花带苗语称“西米兰甫”(或西兰卡甫),编制的花带称“金搓”。织制西米兰甫的工具是简易的织架和一把骨刀。原料是棉线、丝线或细毛线。传统图案是花鸟虫鱼、马鬃马足,“万”字八宝或吉祥汉字。成品原为较窄的带,用于各种包的背袋或饰物,而今已发展,根据需要,宽窄不论,有的就是背小孩的背袋。编制金搓则简单些,只需一些竹卡子和一只木桶就可进行。整个织锦,色彩艳丽,装饰性很强,除了它自身的实用价值外,还是苗家馈赠亲友的礼物,也是少女们通常用来表达爱情的信物。谁都知晓贵州苗族人的花带和衣衫上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但少有人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

贵州台江县苗族剪纸图样:

《苗族古歌》“迁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可见剪花刺绣对于苗人生活的必要。

苗族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与他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种民间艺术。只要到过苗寨的人,没有哪个不为他们穿着的那些彩衣、花鞋、背裙、褡裢、荷包、童帽、帐帘和围兜上所绣出的那些千姿百态的花草鸟虫、栩栩如生的刺绣而惊奇。这些花样纹丝,哪样都离不开剪纸和描画艺术。

逢场、过节,那街头巷尾的“花摊”无不被苗家妇女围得水泄不通,那是她们在挑选自己喜爱的花样——剪纸。因为苗家妇女的装束特别讲究,不分单、夹衣,在胸前、袖口、裤脚边、围裙头都要镶上自己刺绣的花边。再加上日常生活用品(布制品)和儿童的衣裤帽的装饰所需的绣花边,真可算是数不胜数。因此,苗家的剪纸艺术和刺绣就像一对孪生姊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贵州台江县苗族剪纸图样:

  剪纸在我国北方称窗花,造型明快,刻制线条粗壮有力。而江浙一带的剪纸又以细微清秀和富丽著称。

  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苗族剪纸尤其以黔东南州台江县境内施洞、老屯一带苗族群众的剪纸最有代表性。苗族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只是由于主要用做绣花底样,而不是作为独立的装饰欣赏品,所以不像苗绣那样名气大,光彩夺目。在长期的刺绣实践中,艺人们发现用剪纸图案来代替在绣面上描绘图案,可以准确无误地不断复制,既省工又省时,同时也能保持绣面的干净洁亮,从此,她们就把剪纸图案作为刺绣艺术的“蓝本”。为了保证刺绣的质量,苗族妇女们把自己的聪明才华和喜怒哀乐等审美观融人到剪纸图案中,使之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但苗族的剪纸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感受,通过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以自己民族的审美追求,同时结合刺绣的要求,把要描绘对象,通过提炼、加工、集中、变形,而创造出自己独树一帜的剪纸。

  剪纸是苗族民间工艺美术之一,为苗族各种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经过第二次加工后,剪纸的艺术性就在刺绣上表现出来。因此,剪纸艺术是苗族刺绣和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剪纸是苗族刺绣的底样,但从其制作工序和成品价值来看,它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工艺品。苗族剪纸多为即兴作品。一般是剪纸艺人采用剪、扎、挑手法在纸上随意创作或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构图反映了苗族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心里。画面造型生动,线条自然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

贵州台江县苗族剪纸图样:

县境苗族民间剪纸,可分为方囊、方你两型。分述两者的特点与风格于下。

  方囊型:方囊剪纸供平绣用。平绣线如细发,平平铺展,平面构图,不象湘绣那样有明暗层块的立面构图,因此剪纸注重轮廓线,外轮廓剪空,内轮廓只剪破,要锁边的同样剪空。锁边以景泰兰金丝镶边,因而很注重锁边的轮廓线变化,以线条来体现立面,力求用几根线条勾出形象的姿态。简略锁碎的细部,其中以涡形云纹线及齿形曲线运用最巧妙和普遍。涡形云纹线多用于动物肢体连接、须、尾。齿形曲线多用于毛、尾、冠。这两种线规范化,具有概括力及节奏感,富有韵味,增强了装饰效果。变形与夸张是方囊型剪纸的魅力之一。动物的尾巴可以长出一支花;人物头身可以不成比例,口和某种动物的嘴一样,还可以长出鱼的两根须;象的头上可以长出牛角;某种野兽可以只长两只脚……,变形与夸张舍去了解剖学的精确,使形象具有灵活性及视觉美感。方囊型剪纸中有一种特别的造型形式,即圆型形式,不管什么动物,取头的正面居中,只取两只脚居左右与圆型的身体包裹着头。方囊型剪纸构图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五种:

  (1)中心式:这种构图用于整幅的袖腰剪纸,一般以一大形动物居画面中心占大部面积,动物上常配以人物。出现的动物有象、狮、虎、龙牛、龙、马。四周以蝶、鱼、鸟、鼠、兔、鹿等为小纹样相配。

  (2)中心对称式:这种构图用于三接式组合的袖腰,前已叙过。

  (3)左右式:这种构图多用于二接式袖腰,左右各一个动物,势态取侧面。也有左右对称形式。

  (4)整体式:这种构图多用于三接式袖腰,也有用于二接式袖腰。主体形象由一动物与人组成或单独一动物,横续画面。(5)花边式:这种构图由许多单个动物并列一排,纹样细小,线条更简练。

  (6)米字式:这种构图用于围腰。中心为一菱形框,上下取菱形边线平行线二、三道组成形框,菱形中布一动物。 形框中象花边那样平列布以动物,左右上下可对称,也可不完全对称。

  方你型:方你型剪纸的内轮廓以针打眼成虚线,他主要用于辫绣(也有用于平绣)。辫绣先用入根丝线编成小辫带,再把辫带按剪纸图案盘结而成,有点相似现代绒绣的堆积效果。因此方你型剪纸注重外轮廓线的势态,简化复杂结构,省略细部,有剪影味,不搞细小纹样,采用大幅面,构图求简生繁。选题比方囊形窄,常出现的动植物有:龙、锦鸡、蝴蝶、蝙蝠、鱼、猫、牡丹、石榴、葫芦、棉花、桃、没有人物。其中龙的图案变化最为丰富多彩。方你型剪纸构图形式有四种:

  (1)龙的构图:以一龙或数龙盘曲于中,边配以糊蝶、石榴、猫、鹿、花或以二龙左右对称,中间设有一圆宝,四周配花饰。

  (2)花鸟构图:整个画面以环构成框架,环内外填配石榴、葫芦、鱼、虾、龙、蛙、花等。环有四连环、五连环、六连环、七连环等。

  (3)桃形构图:以一桃居中,左右加一叶构成框架,框为外配以花木动物,是环的变象。

  (4)蝶、蝠构图:以一只蝴蝶或蝙蝠布满画面,左右对称以肢的轮廓线构成环框,在框内外配以花木。

贵州台江县苗族剪纸图样:

  县境苗族剪纸构图文饰,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但由于传统基础厚实,被注进来的内容,都被传统作艺术加工,沿着民族特色,装饰价值和欣尝价值的轨迹发展。这是县境苗族剪纸艺术在任何时代都保持其强胜的生命力的表现。在苗族服饰图案语言里,如上所述的记录着缅怀祖先的创世图案、祭祀图案和记载先民悲壮历史的战争迁徙图案,这些图案中所表现的都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实物,虽然有一定的寄意指南,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作载体,没有那种神奇怪异的超实臆造物。渔猎时期人们追捕的对象为禽、兽、鱼、两栖类生物;所见的自然景观是日、月、山、川及春华秋实。多用形象的现实手法进行描绘。农耕时期人们对植物的观察较之过去尤为注重能从自然景观中概括出线条的素描,几何纹饰逐渐代替象形的描绘,如方白型的蕨茶纹,就连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被各民族中视为龙物的“龙”,造型日趋写实,力求精细逼真,咄咄逼人,可是苗族就可应用到衣物各个部份。苗族没有凤的概念,据说这是因为苗族祖先蚩尤部落以龙为图腾。苗族取代凤为鸟,这叫“ 宇鸟”。它替蝴蝶孵化出12个蛋,所以鸟被认为苗族远祖之一。台江县境内各型服饰采用鸟纹很普遍,织锦的中心纹样多是鸟造形和雉相像。苗族中有巫师与公鸡在一起的纹样,有时公鸡被描绘成双头,巫师则骑在双头鸡上。再是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心变的,它居于枫树之上,这图案被苗家人视若神灵,再造人类。这富于神话色彩的图案追溯了苗族先民从母系发展至父系时代的社会历史。

贵州台江县苗族剪纸图样:

  再是迁徙历史的记载,古农耕文化的再现有“田园纹”“江河纹”“渔业纹”,如嘎东型在裙中挑绣的“江河纹”三道纹路,便是苗族迁徙的印证。它是南国水乡绿色,是苗家祖先开创之地,是苗家生息繁衍的发祥圣地,是苗家世代儿孙永远怀念的地方。

  服饰图纹的演变,也反映出民族文化的进程的一方面。由于民族意识的内向性和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以及人们的不同的审美观著诸多因素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仍保留着写实的手法,也有写实与寓意相结合的。

苗族是我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 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在宗教活动中偶用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

贵州台江县苗族剪纸图样:

巴拉河型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俗称“苗花纸”、“剪花”、“绣花纸”,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秉县的苗族称之为“西给港”、“西给榜”。“西”即汉语“纸”之意,“给”即汉语“剪”之意,“港”目口汉语“虫”之意,“榜”即汉语“花朵”之意。苗族所称的“虫”,有时是对动物的一种泛称,非专指昆虫,如虎称为“大虫”,蛇称之为长虫,蝶娥可称虫,蛹亦称虫,故“西给港”、“西给榜”翻成汉语,即分别为“动物剪纸”和“花朵剪纸”之意。

鸡毛穗条裙的绣片纹样

    苗族制作刺绣时,有些绣法,如挑花等几种,是按织物经纬线纵横交叉点定针脚位,不需要画底图就能作出几何点、线组成的规整图案,其它如平绣、辫绣等一些绣法则需先在绣面绘画出底图才能刺绣。直接在绣面上绘画图样有些难度和缺陷:绣面要求非常干净、整洁,直接绘画不易修改,稍不留心就会弄污;二是费工,相同的图样也必须一一重复绘画。使用剪纸就便利得多,相同的图案通过一次叠剪便成,复杂的图样经过反复修画再剪,剪出来干干净净。同时,剪纸贴在绣面上比画的图醒目,并可作工艺上的提示,比如施洞型刺绣,需要锁边的线条就剪空,不锁边的线条只剪破。因而除少数人、少数地区因习惯仍沿用直接在绣面绘图样外,绝大多数人采用剪纸。

苗族施洞剪纸:半人半兽、鱼龙袖花半人半兽 

    苗族妇女们在刺绣中使用剪纸,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在黔东南一带苗族中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节中就有剪纸的叙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远古时期从“东方”(苗族早期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向“西方”(今湘西、贵州)大迁徙的情景,“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苗族历史上的这次大迁徙,是民族性的集体大转移,即使在这样艰辛的环境,妇女们仍把针线、剪花当作十分重要的事项,可见剪纸(剪花)与刺绣早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

    刺绣是苗族妇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从小孩时就开始学习,一般都能自画自剪,也有些画得不太好或个别不会画的人,就向别人讨要。一些头脑灵活、画剪得好的人便剪些花样子去卖,在剪纸流行地区,几乎每逢赶场天(即赶集市)都可见到市场上摆卖剪纸的摊子。这类卖剪纸的妇女,由于趋于专业化,剪艺好,刀法熟练,制作精致,对推动剪纸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起丁很大作用。 苗族剪纸一般都是用刀口很尖细的小剪刀剪,用剪刀剪不能把纸层叠太厚,有些卖剪纸的艺人便改用刻刀刻,一次可多刻几层剪纸。用刻刀刻时,纸下垫一块木板,至今尚不知道使用比木板先进的蜡板。无论剪或刻,先把图案在表层纸上画好,不像剪窗花那样随意剪。所用的纸,旧时只有当地于工作坊生产的白皮纸、黄草纸,有些地区使用苗族家庭自制的丝绵纸。白皮纸用竹、构皮等纤维浆制作,薄而韧性非常好,经得搓揉。丝绵纸是将蚕放在木板上让其吐丝结成的薄皮,既挺括又很柔和,是最好用的纸,它还可代替布料作绣面或染色作贴绣材料。20世纪60年代后,大量工厂化的现代机制纸输入苗区。这些纸价格便宜,于是苗族妇女多采用28克以下的书写纸,有白色的,也有红、绿等带颜色的。多层纸叠合剪刻时,苗族妇女们习惯用白皮纸捻或缝衣线将纸穿钉成本子,一幅图案视大小固定数个点,  以保证剪刻中各层不错移。白皮纸捻如小铁钉,长约2厘米,—头粗,一头尖,剪刻完撕揭时不用去掉纸捻,以纸捻尖的那层纸揭起,要几张,揭儿张,余剩的下层不松散,方便保管。

     苗族剪纸纹样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地域性和相当稳定的历史承继性,这是由其刺绣的社会功能和传承特性所决定的。苗族刺绣至今仍然没有脱离部落徽记艺术的范畴,它主要用于服饰装饰,与服饰的款式及其它装饰构成不同支系成员的外形识别标志。同一支系是一个通婚团体,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服饰及发式,是取得同支系成员相耳认同的要素。各支系的刺绣纹样有自己的传统,代代相袭,它的母题和表述形式是经由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固化,尤其是表述形式所形成的程式,它不仅仅体现山各支系的风格,更是一种思维定势。因此苗族刺绣和剪纸的传统纹样,刻记了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它众多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蕴藏着神秘的思维寓意。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专辑:剪窗花团花剪纸雪花对称剪纸剪纸图案双喜字生肖剪纸简单剪纸图案蝴蝶蔚县剪纸各地民间剪纸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