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立春戴春鸡儿、缝春鸡的习俗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可乐 / 时间:2015-03-18 /4620℃

缝春鸡戴春鸡习俗简介:

戴春鸡是古老的汉族民俗文化,流传于中国农村。

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人们为讨吉利用棉布和棉花缝制成拇指大小的布鸡儿,一只或几只缝在小孩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俗称戴“春鸡儿”的习俗。

春鸡缝好后,要在“打春”的头天晚上,缀在娃儿的棉袄袖子上。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戴春鸡的时间一般从立春之日起延续好多天。在山东一些地区,春鸡要在元宵节或者正月十六赶庙会时扔掉。由于汉族民间艺术中,祛除蜈蚣、蝎子、蟾蜍、蛇、马蜂或者蚰蜒等“五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题材,而鸡又能降服这五毒,因此春鸡便成了儿童的护身符,寄托着儿童不受任何毒虫伤害的良好愿望。这一点也与气候、土壤、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正是立春之后,气候转暖,各种毒虫出现,所以让儿童戴春鸡以祈避毒虫。至于扔春鸡象征扔掉疾病,犹如某些地区放风筝剪断线放掉晦气的习俗;人们相信,断线的风筝可以把病灾带走,其寓意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给孩子缝春鸡、为什么还要在立春之际缝上它?

在立春节给娃儿戴春鸡儿,是老辈子留下来的传统。只要是老辈子留下来的,都会有根有脉。为什么在立春这天给娃戴春鸡儿,而不戴其他小动物。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取个吉利的意思。再者,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立春这天开始戴,也象征娃从小开始便吉星高照了。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过去农村贫穷,一到春天,就出现粮荒,断炊的、出门讨饭的并不鲜见,农人穷怕了,让娃在立春这天戴上春鸡儿,期盼娃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鸡(饥)荒之苦。


“缝春鸡”的三种含义。

缝春鸡的含义1:“鸡”与“吉”同音,给孩子缝个春鸡,便可以让孩子们逢凶化吉,吉祥如意。

缝春鸡的含义2:“鸡”与“饥”同音,过去农村贫穷,一到春天,就出现粮荒,此时此刻给孩子缝个春鸡,让孩子在立春这天戴上春鸡儿,期盼孩子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鸡(饥)荒之苦。

缝春鸡的含义3:以前大人们最害怕小儿“出水痘子”,一旦患上水痘,不仅孩子本身痛苦不堪,而且还会迅速传染其他孩子。“痘”与“豆”同音,而鸡可以食豆除痘,缝缀上布春鸡,孩子身上的“豆”便被它吃掉了。

如今饥荒、染痘之苦已成为遥远的记忆,缝春鸡也只能跟“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相联系了,大家把缝制春鸡当作一件趣事来做,而我们这一代长大的人,这个立春的风俗一直在我们脑海里,想想便觉得很亲切。


缝春鸡的做法:

春鸡儿其实做起来很简单,手儿巧的十分钟八分钟做一只,手儿拙的,半个钟点也能拿得下。先把花布料按所需的鸡样子剪好,用花儿线缝合时留下一个口儿,把烂布头或棉花或小米或小豆当作填充物塞进去,然后将口儿缝上。春鸡儿的雏形便有了。接下来,要用黑线给春鸡儿缝出眼睛,再用一小撮儿五色彩线缝在春鸡儿的屁股上,算作尾巴,一只俊俏的春鸡儿便栩栩如生,但手儿巧的媳妇还不满足,还要用一丁点儿红布缝成一个小巧的红辣椒,红辣椒的顶端还要缝上一小块剪成齿状的绿布。最后用线把这个可爱的小红辣椒吊在春鸡儿的嘴巴下,晃晃悠悠的,煞是可爱。这一切完毕后,要在“打春”的头天晚上,缝在娃娃们的棉袄袖子挨肩膀儿的位置上。一般男娃的春鸡儿缝在左边的袖子上,女娃的春鸡儿要缝在右边的袖子上,使之符合“男左女右”的老传统。有缝制两只春鸡儿的也就不论娃儿的性别了,一个袖子上缝一只,看起来更花哨一些,会把娃儿衬托得更加俊俏可爱。


春戴春鸡儿习俗现状:

如今,汉族儿童戴春鸡的习俗已经不多见了,只是在那些受现代文化影响小的偏远(有时是贫困)的乡村还多多少少地存在着。现代工业文明或农业生产压力,占用了年轻母亲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她们难得从母亲那一辈继承下来做春公鸡之类的手工艺技巧。孩子们新年的新衣新帽也不再像他们的爸爸妈妈那一代人那样是人工缝制的,而是机械化大工厂里生产出来的。这种极少个性的童装似乎与妈妈手工缝制的春公鸡不相配,因而这种不伦不类的饰物也很少见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世界再也不像他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那么单一了。他们接触了越多的电视节目,有了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大小玩具,他们极少知道农历的节气,也很少有人告诉他们立春和春鸡跟他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不过,在小时候戴过春鸡的人的脑子里,虎头帽上戴着春鸡跑到左邻右舍到处玩耍的情景是永不褪色的记忆。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