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春风歌舞 古人过节多采貌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猪猪瞎 / 时间:2018-09-29 /161℃

扫墓春游  活力舞春风

在北宋时,清明节还是寒食节的一环,然而清明节俗受到重视超过了寒食节,据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的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清明节,寻常京师以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大……寒食第三节,即清明日矣。」北宋时已经形成清明节扫墓踏青兼赏乐、舒放身心的节俗,一连三天。

宋都城儿女  芳树下野宴

《东京梦华录》记载了盛况,清明节开始连三日城市人家皆出城上坟。北宋人扫墓兼春游,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摆起宴席般罗列杯盘、互相劝酬喝将起来,配着枣、炊饼、鸡鸭肉卵,各种点心、名花、异果。赫然若现日本樱花季的「花见」聚宴。同时,「北宋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载歌载舞,还有山亭里扮戏的,活力肆放,到了暮色四合才踏上归途。

南宋一代偏安江南,扫墓时节踏青春游如舞春风,南宋风土志《乾淳岁时记》和《武林旧事》都有记载清明:「寻芳讨胜极意纵游,随处各有买卖赶趁等人,盖辇下骄民无日不在春风歌舞中。」

嬉戏技摊歌舞戏班  八方云集

户外扫墓、踏青嬉春时,游人如潮自然也就吸引了不少摊贩觅商机的,西湖畔摊贩杂耍歌舞伎班聚集成市,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尽在春风中。

明代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就详细记载清明节时,两山连亘西湖波间的南宋都城,都人春游嬉耍、活力飙放的盛况。清明日山间倾城车马,西湖上画舫随波、日暮忘返。

苏堤一带桃柳浓荫花间,间错着各种杂耍技摊和歌舞戏班。从各地纷然丛集而来的,有走索、骠骑、飞钱、抛钹、踢木、吞刀、吐火、跃圈觔斗、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等等,外方还有各种演戏的优人、女妓、傀儡、莲船战马、乐班歌吹,接踵承应,都来觅钱。这样的盛况,连当今一般的欢庆节市都赶不上吧?

清人坟前赛纸鸢  清明断鹞放灾

到了清代,扫墓兼春游放风筝成了时俗,见《帝京岁时纪胜》的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担酌挈盒,轮毂相望」。那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携纸鹞(又称纸鸢、风筝)和线轴,待祭扫完了,就于坟前施放纸鹞比赛。放纸鹞的人也在纸鹞上竞巧,京制纸鹞极尽工巧,有的价值当时数金。

扫墓为何放纸鹞?暮春时节,天地清明春风柔,放纸鹞正是时候。清代人扫墓放纸鹞带有一重攘灾祈福的寓意,当时有俗谚「清明断鹞放灾」的说法,「断鹞」谐音「断药」,人们将要禳除的疾病、灾祸写在风筝上头,然后将风筝放上天际,等到风筝随风高飞、远飞后,就剪断丝线,意为让灾病随着纸鹞在风中消逝。「纸鸢」又谐音「子燕」,或许,清代在清明节放纸鹞(纸鸢),也是承继了北宋寒食前一日,造「子推燕」插于门楣纪念介子推的一种化身?昔人高韬而去,今人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历代的民俗志和诗卷中,保存了可贵的民俗记忆,展现着节俗历史。今人清明节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可说是承袭了北宋以来的传统。穿梭在历史的织画中,看当代的清明节俗,有延展,也有失落的,也继续展现了不同的风颜。传真的历史留与人间品味。@*#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