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清明三月节 天清地明化物华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猪猪瞎 / 时间:2018-10-02 /247℃

天清地明化物华,春阳和煦届清明。

《咏廿四气诗 清明三月节》(唐.元稹)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穀赊。

天地间经过初春的沈静蕴蓄、春分的和暖,循序渐进迈入了季春,清明节届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从仲春跨入季春的指标,古人称三月节(黄历)。《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今时每年跨入清明节气的日期约当在公历4月5日前后。2017年清明节是在4月4日。

「清明」发舒清净明洁之气象,瀰布天地间、品物流形,《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礼记.月令》记载:「(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也就是说,在此清明时节,万物茂茂发发,花草树木抽穗、萌芽、开花的纷纷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

应合天人之道.德政.扫墓

应合季春时节清明的天候,古代摄政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显现了天人合一的为政之道。

中国古代的皇历(黄历)一向都以节气作为民间农事耕作依循的指导,观天地之象而用于人事充满生命智慧,又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运作了几千年,近年被世界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农耕和生活依循天地之气而作,也经现代科学证实是最善、最养生的作法。

一入清明,春寒消逝春阳和煦,中国古代民间在寒食节扫墓、踏青的习俗流传久远。在宋朝以前,清明是附属在寒食节习俗中的一环,在寒食节的最后一天。入了宋朝扫墓成了清明节的节俗,且延续到今天。

清明三月节.桐月

梧桐是三月的代表植物,黄历三月又称为「桐月」。《荆楚岁时记.第二部佚文辑录》述写「二十四番花信风」,清明节气中每五天为一候,三种花信分别是:「桐花、麦花、柳花」。按照花期来看,这三月节的桐花应是油桐花。

史前战国时代的《逸周书.时训解》将梧桐开花当作清明日的物候表记:「清明之日,桐始华」。梧桐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清高的植物,传说凤凰这种神鸟非梧桐木不栖息。《诗.大雅.卷阿》就将凤凰和梧桐并联:「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庄子》秋水篇也说鸾凤(鹓鶵)「非梧桐不止」。

清明节气俗谚

常听到一些清明节气的俗谚,不妨亲自体验一下这些流传久远的乡土俗谚的经验智慧:
*「风雨相逢初一头,沼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黄历三月头若风雨齐到头,小心霪雨淹水带来瘟疫。清明节若吹南风是丰年预兆;反之,吹北风则忧歉收。
*「(黄历)三月初,寒死少年家」、「清明穀雨、寒死老虎母」:清明节气到一般天气放暖,但是此时也还可能来个「倒春寒」,这样的天气会让人疏于防范,要当心。
*「雨淋墓头纸,日曝穀雨田」:清明日扫墓下雨,到穀雨节气时多半会放晴。古人给了清明日的雨一个别称叫「泼火雨」。
*「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清明日若天晴则日后多雨水,当日若下雨反而要当心往后天旱缺水,鱼死鱼塭里。
*「清明断雷,穀雨断霜。种树造林莫过清明。」:造林植树莫晚于清明节气,以免错失生长期。
*「清明芋,榖雨姜」:清明是种芋头的时候了,穀雨则是种姜。

清明节俗

在二十四节气中,是节气又是民俗节日的只有清明节和冬至节,清明节和过年、端午节、中秋节同列为中国四大节日,在中国文化中展现重彩,因此,清明节也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传统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颁赐新火、荡秋千、春游踏青、插柳戴柳、放风筝、拔河、吃润饼吃粿子、赠画蛋、植树……等等。

上坟扫墓体现中华民族儒家的孝道思想。中国民间在上巳、寒食、清明节上坟扫墓的都有,各地浸以成俗。宋初王溥(922-982年)的《唐会要.卷廿三》记载了开元二〇年(732年)的敕令将寒食上墓正式编入礼典:「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唐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宋代普遍在清明节扫墓祭祖。直至今日,人们仍保存了清明节前后扫墓的习俗。

上坟扫墓、吃润饼吃粿子的食俗是祭祖缅怀先人的活动,同时寄以代代子孙兴旺的心愿; 插柳戴柳、放风筝(纸鹞)、拔河和颁赐新火都带有禳灾迎福的意涵; 荡秋千、春游踏青游憩交谊,充满春阳和煦喜悦之情。中国传统文化中多样的清明节俗活动,在春光和煦、万物欣欣然中开展,于身心灵等生命的层面都展现了充实又丰富的内涵。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