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 新年到,春联闹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 / 时间:2018-10-06 /249℃

关于春联的起源,其实跟魔戒的故事一样惊险;关于春联的轶事,其实比笑闹剧还有趣;春联,源远流长,百变如新…

又到中国农历新年。过此年可是不得了的事,虽然全世界都以阳历新年为大,中国人却不怎么以为然——阳历年只是挂历旧换新、签单注意的日子,阴历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信服我的说法。因为中国人过年的概念,远超出纪念日子的涵义。

新年开锣!

每年一进腊月,就没几个人正经干活儿了,别说吃着皇粮的公务员,忙着上班溜号采购年货;当官的忙着团拜、送温暖;打工族着急上火对付倒票黄牛党;就连营利为先的大小老闆都身心懒懒,上不起劲做生意(百万大单除外啊!),好像过年才是最想的买卖。也是,忙叨一年了,就是驴也得歇歇吧?何况过年还有那么多盼头。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年从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的腊祭就开始了,当然很多地方是从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升天(祭灶)算起,俗称过小年,然后是年三十(除夕)、年初一、破五、一直到正月十五闹灯,才告结束,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要不央视年年鼓捣歌功颂德的「春晚」,意图寓「教」于乐。不幸的是,这个党国宣传部的倒楣孩子,连年惨不忍睹,稳列最差节目排行榜前茅。

虽说「被看春晚」常常打击国人过年的情绪,不过汉族和不少少数民族自古都有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拜神佛、敬祖祈福、高跷舞狮、龙舟灯谜为主要内容,外加大吃大喝、走亲串友,满街人味。

只要有中国人居住的地界儿,一到过年,放鞭炮、挂灯、庙会、酒席……数不尽的热闹,亿万老乡千辛万苦一年一回、拚死也要赶回家的镜头,

对了,一兴奋差点忘了,春联才是本文的主题。「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就是人们首先送给灶王爷的对子,当然,光拜不灵,灶王爷见着玉帝会闭嘴,要给爷嘴上抹上糖稀,才能开口甜言蜜语是吧。也不知哪朝哪代的哪位,是生意脑瓜子灵光还是嘴馋,发明了糖官儿,中国老百姓祭灶王就都跟着吃糖官儿,当然孩子们最乐。

对联溯源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专为过年写的。因为主要是贴在门框、厅柱上,雅名叫楹联,楹就是厅柱,俗名叫「门对」,「对联」、「对子」。对联通常文字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是中华方块字独有的表意形式,而且好对子真的很学问。

每逢过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框门楣,增加节日喜庆气氛,也表达个心愿,图个吉利。

过年贴春联的民俗,据考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宋史.蜀世家》载:我国最早的春联是后蜀主孟昶除夕所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古书上说,春联的原始形式叫「桃符」。

相传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名桃都山。山上有棵枝干曲折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枝弯到地面,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山里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树梢上有只金鸡,每天清晨报晓时,夜晚出游的鬼魂必赶回鬼域。大门边站着的两个神人叫神荼、郁垒。哪个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神荼、郁垒就会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餵看山的猛虎。因而天下鬼都怕神荼、郁垒,桃木亦有「鬼怖木」之称。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俩的模样或刻他俩的名字,放在自家门口镇邪驱鬼。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宋代就开始盛行。

后来人们又开始在象徵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过年之前贴在门、厅,一以镇邪,二则表达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用以表达祈求来年丰盈福运的良好心愿。贴春联蔚然成风。

古联轶事

好春联不仅有学问,而且很有趣。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还常鼓励臣下书写。某年除夕他还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太祖微服出巡,看见满街春联十分高兴。而行至一户人家,却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屠夫,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大笔一挥,写就「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送给了这户人家。

有几则网友辑录的故事,也颇能生动地传达中国对联之妙:


此外,尚有许多名联佳对,如康熙大帝题北京戒台寺中:

禅心似镜留明月;
松韵如篁振午风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清光绪举人赵藩题成都武侯祠: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对。



,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