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传年文化:元宵节(下)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 / 时间:2018-10-15 /135℃

花灯的寄寓

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徵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 「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徵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元宵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一个民俗文化中的花灯寄寓了古人多少祈望!

灯联与灯谜

元宵灯节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性活动,其中蕴含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届时君臣百姓都去看灯、猜谜语,文人们则饮酒、赋诗、答对。其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说到灯联,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二十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上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对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

明成祖朱棣某年元宵节微服出宫赏灯。路上看到一间屋子,亮着灯,从映照到窗子上的灯影来看,是一个人在读书。永乐皇帝心想:元宵之夜大家都去看灯,他为什么不去呢?出于好奇,永乐皇帝就去敲门,进门一看,屋中有一个书生,便和他交谈起来,谈得很投机。朱棣想试试他的才学,于是出了一个上联:「灯也明,月也明,大明一统。」那秀才立即对出下联「君也乐,民也乐,永乐万年。」「永乐」是明成祖年号,朱棣大喜,后来重用了这个书生。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节,张府照例张灯挂綵,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舖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受到启发,对道:「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沖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才开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元宵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由于灯谜都难以猜中,如同老虎难以被射中一样,所以也称为「灯虎」(也叫文虎)。传统灯谜的制作讲求一定的格式,需运用巧思才可以制出十分高妙的灯谜,是中国独创的文学艺术。

有一年元宵节,乾隆皇帝带着一群文武大臣,兴致勃勃前去观看灯会。左看各种灯笼五颜六色,美不胜收;右瞧各种灯笼别緻风趣,耐人寻味。看到高兴时,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们也出谜联,让大家猜一猜。大学士纪晓岚稍思片刻,就挥笔在宫灯上写了一副对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也不是。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个个抓耳挠腮,怎么也猜不出来,最后还是纪晓岚自己揭了谜底:猜谜。

吃元宵团团圆圆

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汤圆和元宵的差异只是在于大小和是否包馅。南方人用糯米制成和龙眼一般大小的圆子,称为「汤圆」;而北方人吃的圆子较大,里麵包馅的则称为「元宵」。

制作的方法南北也不同,北方的元宵以馅沾粉,用筛滚手摇的方法滚出来;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节吃元宵,以取「团团如月」的吉祥意思,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