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代历法名词释义(下)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 / 时间:2018-10-16 /185℃

【纪月法】中华民族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

(1)序数纪月法。

如《采草药》:「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指南录〉后序》:「德祜二年二月」。是年夏五,「五」就是五月。《谭嗣同》:「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

(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庾信《哀江南赋》:「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建亥』即农历十月。

(3)时节纪月法。

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慄。」孟冬,代黄历十月;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代黄历二月。

【纪日法】中华民族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序数纪日法。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三五」指黄历十五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2) 干支纪日法。

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殽。」「四月辛巳,指黄历四月十三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即黄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记‧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恶日或忌日。

(3)月相纪日法。

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4)干支月相兼用法。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纪时法】中华民族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

(1)天色纪时法。

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 地支纪时法。

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天色法与地支法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两种纪时方法。如《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恕至城下……,鸡鸣,雪止……,晡时,门坏。」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平明是平旦的别称。再如《失街亭》:「魏兵自辰时困至戌时。」《景阳冈》:「可教往来客人于巳、午、未三个时辰过冈。」《祭妹文》:「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群英会蒋干中计》:「从巳时直杀到未时。」

【五更】

中华民族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如《孔雀东南飞》:「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群英会蒋干中计》:「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鼓,恕至城下,无一人知者。」《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


,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