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话习俗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 / 时间:2018-10-18 /133℃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古代,六叫阴数,九叫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的说法。

重阳节已近晚秋,天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有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一定之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通常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在重阳节食用,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唸唸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当今的重阳糕, 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鬆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菊花是中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名花,除重阳赏菊外,还具有食疗价值。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酒。晋代菊花酒制法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到次年九月始熟,用之。」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在唐代就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宋代,还有将綵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一些地方的民众也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