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法 二十四节气(四):立春

流金岁月 | 老习俗 / 作者: / 时间:2018-10-23 /535℃

“立春”在传统的历法上,多半居现在岁首正月,但有见于年底,这完全是因当年有没有闰月及节气的推移而有所不同。大寒后十五日,历书记载:“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故名立春。”

我们现在用的农历也叫夏历。上古的天文学家用一个简便的方法来判断月序与季节的关係,就是以傍晚时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定月序,称之为十二月建。从北方起向东转,将地面划分为12个方位,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位,就是该月的月建,其子月、丑月、寅月分别相当于十一、十二、正月。因为阳气初长是在十一月,那么十一月、十二月分别是子、丑,来年的正月则是建寅月, 即每年正月为寅月, 二月为卯月,直到十二月为丑月。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十二地支,地支每年固定不变, 从寅月开始, 到丑月结束。

中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在目前的阳历里面的日子几乎也是固定的,最多误差一两天。而立春从1973年以来,一直都是每年的2月4日。2000年的立春就是除夕,这一天,因为江泽民流氓集团对法轮大法和弟子的邪恶镇压,成千上万的弟子走上了天安门广场和平捍卫师父与大法的清白。而对于百万千万的弟子,面对邪恶至极的恶毒镇压,这又是一个怎样艰难的立春和除夕啊!一晃又是4年过去了,今年的立春日紧接着就是元宵节。邪恶无耻的流氓头子已经如春日中阴暗角落里支离破碎的待化残冰。残酷无比的对大法弟子的邪恶迫害啊,可是转眼五年就要过去了。漫长吗?五年?

根据现存的资料显示,至少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 我国干支纪日从未间断,2727年了,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知的唯一的最长的记日法。在古籍中,有关春天的记述不少,如左传、着名笔记、诗歌、杂着、历代正史等,都为这一天歌颂过,如《春秋左传》说:“立春为启,立冬为开”意谓着是这一年的开始,我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春季的来临,对农业意义的重大,至少远从周代开始,朝廷就有重大祭春的仪式,除了迎春外,帝王又在这一天下诏,鼓励全国百姓投入农业生产。

早在唐朝,就有在立春吃春饼的习俗。杜甫的诗作中就有句诗词:“春日春盘细生菜。”便点出这一风俗;另外《四时宝镜》中也有:“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之后润饼传至闽南一带,一跃成为清明节的应节食点。宋以后,元、明、清诸代,朝廷也都沿旧例祭春,因此“迎春礼”、“鞭春礼”都是重要礼典之一,目的是在庆贺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并祈求新春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立春最有趣的习俗是“打春牛”, 宋代苏轼的《立春》词云:“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诗里面的春牛、春杖、春幡、春胜,都是立春的习俗内容。这一天府县官属把土牛抬出来,用五彩木棍打春牛,把土牛打碎让他露出牛肚子里预藏的另一只小土牛来,四周围观的百姓便争着上前抢夺打碎的春牛,据说牛角上的土能使农田丰收。在台湾地区立春时节,还有摸春牛的活动。

正月立春的“立”是开始的意思, 表示万物复甦的春天又开始了, 天气必回暖, 万物将更新。金代诗人宇文虚中的一首《迎春乐(立春)》:“宝幡彩胜堆金缕,双燕钗头舞。人间要识春来处,天际雁,江边树。”从中不但可以看出仍然有春幡春胜,更写出了春天到来的几个重要标誌:雁北归、树吐芽还有翩然翻飞的燕子。

春天的到来,怎么会没有徵兆呢,尽管静静的没有声音,这春天是必然到来的。在二零零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立春还没有到来之际,一名叫浩瀚的北方大法弟子就在冰天寒夜的艰难中写下了一首满怀希望的《立春》:“夜风摇树欲添寒,垂冰檩檐阻春暖。法正光彩望天地,新燕清啼绕花香。”二零零三年元旦刚过,中国各地的大法弟子就纷纷决定在立春之日本地设立了“法轮大法日”。不是为了庆祝,是为了救度世人哪!这节日,是为了生命再生的可能,是众生必将得救的誓约。


,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