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长期被忽视的现实 艰难的伏击日军老照片

流金岁月 | 老照片 / 作者:大和锦 / 时间:2015-09-22 /3324℃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电视剧里面,伏击战往往要占据很大的战斗戏份。电视剧的伏击战剧情里,抗日武装个个枪法了得,小鬼子如砍断的柴禾般倒下。而且鬼子一般是军官带领机枪手走在前面,队形非常密集,实在是犹如经历其天皇检阅时的场景一般。同样,抗日武装的队形也是密集得几乎挤在一起。那么,现实中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步兵的运动队形。

通常情况下,步兵运动主要应当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确保运动能够快速地转变为机动;对地形和敌人实施最大程度的侦察;在遮蔽和隐蔽线路上运动,如果情况允许,最好是在能见度低的条件下运动;选择路线是应当避开天然隆起线,可能的伏击地点以及其他危险区域;在运动过程中和停止前进时建立警戒;以尽可能小的分队去接触敌人。

除了以上这些要求之外,必要情况下还应当建立防空警戒分队。鉴于日军在中国作战的时候,我国的空中力量非常贫弱,因此这一点很多情况下可以不用考虑。以上便是部队行军时普遍采用的一般原则。通过这些原则我们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抗日武装接触到的日军部队往往是最小规模的部队。接触之后,日军可集中火力进行压制,或让小规模部队顽抗,大部队溜走。

转播到腾讯微博

部队行军的时候,一般队形有横队、纵队、V字队形和楔形队形等等。这里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队形,鉴于篇幅有限,所以就不再展开,如果希望深入了解,笔者将在其他的文章中继续写下去。讲完了队形,再来说说部队的行进方法。部队的行进方式可分为三种,包括:一般行进,用于不大可能同敌方接触的区域;伴随掩护,用于有可能与敌接触的区域;跃进掩护,很可能与敌人接触的区域。

一般行进时,由于同敌人交火的可能性极低,所以队形比较密集。伴随掩护时,配属的重要武器要尽可能地靠近部队长,以方便快速控制和投入使用。在高危区域行进时,部队则进行跃进掩护,主要形式包括交替跃进和连续跃进。在这三种情况下,部队一般都会放出前导火力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尖兵)。前导火力组负责尽可能地侦察对方的情况,以防万一。

转播到腾讯微博

在近年来的抗战剧中,我们往往会发现部队长甚至大队级和联队级别的主官都走在部队最前面,而且队形尤为密集,不知道尖兵组哪里去了。另一方面是,重要武器集中在部队长周围。实际上这非常不科学。如果是稍微配备点重火力的敌军,或者是埋设地雷的对方武装,一顿炮轰或者地雷炸之后,那岂不是部队长连同重要火器都被一锅端了。如此这样,部队稍微遇到点事,岂不是要失去指挥,乱作一团。

对于训练不严格的游击武装,这种情况出现或许是对的。但对于正规军,这就太弱智了。而通常情况下,部队重要主官一般分为两拨,布置在部队的一前一后。如果主官被做掉,那么副长(或政委)负责组织部队进行继续作战。通过这种设置,可确保部队即便是遇到重大打击,也能够继续有序的作战。

转播到腾讯微博

在通过危险区域的时候,部队极有可能暴露在对方的观察或射击区域之下,或者同时暴露于两者之下。对于日军而言,就是在通过有游击武装或遭到伏击概率很大的区域,应当尽力采用跃进掩护方式行军,或尽力避开危险区域。尤其是在通过公路、河流、峡谷和开阔地带时,日军会慎之又慎,事先必定进行侦察和试探。必要情况下,日军会进行火力侦察。

而在抗日剧中,小鬼子经常都是大部队被伏击之后,才仓促知道有埋伏。现实中,这种机会远远没有那么容易。日军的许多部队毕竟是经过多次战斗的军队,其部队中不乏老手,他们在行军时会犹如老鹰一般警惕,这一点我们是必须承认的。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另一方面,部队在行进时,通常都会在两翼安排机枪进行屏护。所以一旦战斗打响,这两翼的机枪会玩命地向伏击阵地上招呼。配置的火炮准备完毕后,也会向伏击部队的重要火力点进行覆盖,以作困兽之斗。而且在有的时候,他们还会呼叫航空兵来提供火力支援,对于中国军队来说显然是“开挂”了。因此,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在同日军作战时,往往都会伤亡较大。由于我军装备处于劣势,弹药稀少,很多时候都是以血肉之躯同日军的部队在战斗。

转播到腾讯微博

抗战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近年来却成了各种宣扬“我们有多厉害”的战场,而且一波比一波想法更天马行空,一波比一波更“大胆出新”。而在最近几年的抗日剧中,手撕鬼子都敢想敢拍,甚至连加特林机枪这种玩意儿也会出现。如果日军真的那么草鸡,抗战何至于打8年。

欲自强,是从先了解自己的对手开始、认识对手的优势开始的。

转播到腾讯微博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专辑:抗战清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