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新潮校服文艺范十足:民国时期的女生

流金岁月 | 老照片 / 作者:欢欢 / 时间:2015-12-26 /3626℃

如今学生穿校服已经非常普遍。孰不知,100多年前中国女子才有了穿校服的机会。民国教育繁荣,学生服应运而生。而女生装束的变迁,代表着摆脱了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压制,也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变化。

 

今天的人们对于女生上学、男女学生同校读书司空见惯,却不知100年前,这简直就是一种梦想。因为在当时传统观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孩子没有读书的权利。图为1916年,12岁的林徽因(右一)与表姐妹们身穿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校服合影。

 

辛亥革命之后,西式学校出现,才使得女孩子有了读书的机会,而男女同校则是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图为1916年的林徽因。

 

到1922年,除北大、南京高师之外,东南大学、南京高师及附属学校女生已有250人。大学男女同学的禁令被冲破之后,中学男女同学也开始实行。各地中等学校男女同校的逐渐增多。图为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开展的排球活动。

 

民国初年,在剪辫易服风气推波助澜之下,追新求异一度成为部分市民的服饰时尚。学校也难免受到影响。当时女学生的成分复杂,有留学归国者,也有不甘家中寂寞的少奶奶进学堂读书消遣时间。图为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身穿演出服的女学生合影。

 

于是一些时髦女性的某些服装很快为一些女学生仿效。“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继则女学生亦纷纷效仿。”图为1919年,金陵女子大学校园内的女学生下课的时候。

 

为了整顿校风,南京当局曾专门对女学生服饰加以规范和约束。《江宁县整顿女校》令称:“江宁县知事以女校为增进女子学识,改良家庭习惯,养成他日之良妻贤母为目的。今后在校生一律用布服,不得侈用绸缎,发髻求整洁不得为各种矜炫异之式样。”图为1920年,燕京大学的女生。

 

当局的整饬行动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支持。有些地方教育界人士还设立各种团体,以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侵蚀。1911年9月3日教育部公布《学校制服规程令》规定,“女学生即以常服为制服”,“女学生自中等学校以上着裙,裙用黑色。”图为1920年燕京大学学生。

 

1913年教育部重申黑裙为学生装之后,各省纷纷执行。上穿素色衣袄,下着不带绣文的黑长裙,放弃簪、钏、耳环、戒指等首饰,以淡素取胜,成为当时女装的一股清流。图为1921年燕京大学女生外出游玩。

 

此后,女子校服的形式因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替,校服中有上衣下裙的,有西式衬衫、西装的,也有一袭旗袍的,但总体风格仍然以淡雅为风尚。图为1922年燕京大学学生生活,入口处燕京大学(女子学院)

 

随着女学生人数渐渐增多,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新兴势力,她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主张男女平等平权,标榜自由,不拘旧俗,时人称她们为“自由女”。她们自然也就成了时尚的急先锋。于是,清纯的女学生装束成为当时的时尚。图为1927年广州的校园中的女大学生。

 

张恨水先生在其言情小说《啼笑姻缘》就有关于唱大鼓的凤喜学着穿学生装的记录——“看她身上,今天换了一件蓝竹布褂,束着黑布短裙,下面露出两条白袜子的圆腿来,头上也改绾了双圆髻,光脖子上,露出一排稀稀的长毫毛。”图为1927年燕京大学学生生活,组学生团体。

 

图为1931年的上海女学生。

 

梨园世家出生、20年代中期开始走红的京剧名伶孟小冬留存的一张玉照,就活脱脱是一个女学生的样子。图为孟小冬。

 

早期的女学堂、女校,基本上都是西方传教士创办的,英文等西学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当时能上女学的女生,大多出生于富家。图为1932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运动会,女运动员起跑瞬间。

 

这些女生长辈或者受过西方教育,或者从事与洋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洋行买办、翻译等,家庭观念开放,讲究男女平等,也有能力让女孩子上学受教育。而这些女孩,接受的是一套中国特色的西洋淑女教育,其校服也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图为1932年春季,燕京大学女子棒球队。

 

自唐代以来,中国妇女的服饰一直是采用直线,使得胸、肩、腰、臀部完全呈平直状态,没有明显的曲折变化。1919年前后,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意识。图为1937年南京,来到乡下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学生。

 

于是,民国初年至上世纪20年代,一种糅合了西洋服饰元素和中国传统服饰特点的“文明新装”在女学生中首先被推广开来。图为1937年,女学生在做物理电工实验

 

这种文明新装有别于当时的传统服饰对襟衫、祅子等,上衣多为腰身窄小的大襟袄,摆长不过臀,袖短露肘或露腕呈喇叭状,袖口一般为七寸,称之为倒大袖,衣服的下摆多为圆弧形,并在领、袖、襟等处缀有花边。图为1940女生的聚会。

 

裙子下摆也由及足略为缩短,只是还没有短到膝部以上的,裙褶则完全取消而任其下垂。留洋女学生和本土教会学校女学生,率先穿着这种由祅子演变而来的服装,走出家门,进入学堂,成为迈向社会的新女性。图为1941年,布告栏和邮件局前的女大学生。

 

这种文明新装,虽然算不上是校服,但被人们视为女学生的象征,也成为女学生装的先导。女学生们有着自由的活动空间,享受着交际、学习的快乐,让很多城市女性羡慕。由她们先行穿起来的“文明新装”也成为一种时髦,被纷纷效仿。图为1941年,大一女学生。

 

1941年,燕京大学女学生走出宿舍楼。

 

1941年的晚餐时间。

 

1941年四少女卧室。

 

1941年宿舍内的熨衣间。

 

1941年燕京大学女生的晚餐。

 

1941年燕京大学女生宿舍。

 

1942年,齐鲁大学上午体能演练。

 

1942年齐鲁大学的宿舍外晾晒的衣服和养的小鸡。

 

1942年齐鲁大学女生宿舍内。

 

1947年的大学女生宿舍生活。

 

1947年女生洗衣裳。

 

1947年乒乓球室的女生。

 

1948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反美游行,情绪激动的女学生,前面是警察。

 

1948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反美游行,秩序大乱,警察前来维持治安并拉起人墙,这两位女生主动退出这次游行。

 

图为1948年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反美游行,一个倒地的女学生

 

1948年8月负责园艺的女生。

 

1948年女生和院长。

 

1948年燕京大学研究社会学的学生辅导西尔维亚诗南中文家教

 

民国时期的女生。

 

民国时期的女生。

 

民国时期的女生。

 

民国时期的女生。

 

集体留影摆poss,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个poss的出处。

 

金陵女子大学从1919年到1951年的32年间,毕业人数为999人,人称“999朵玫瑰

 

金陵女子大学运动会,获胜的运动员合影。

 

陆小曼:才女、交际花,徐志摩后来的妻子。

 

南京沦陷期间,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难民营中的女难民在学习如何饲养家禽。

 

南京沦陷期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营内的女难民在做游戏。

 

南京沦陷前,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图书馆内女学生在专心学习。

 

女中学生。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专辑:抗战清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