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道鞋,留住祖辈的手艺和精神

民间艺术 | 布艺 / 作者:思思哒 / 时间:2014-10-12 /7394℃

手工制作道鞋,留住祖辈的手艺和精神

鞋,妇孺老幼再熟悉不过的生活用品。制鞋,那是专业作坊或鞋厂的事。把碎布一块一块,一层一层地粘起做袼褙,那叫“打布壳”。用锥子扎孔,大鼻针引麻线一针一针地纳上布层底,那叫“打鞋底”,用小针细细地缝马蹄形样,那叫“缝鞋帮”……制作布鞋,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时,农村家家手工做布鞋的记忆如今已消失在琳琅满目的鞋店中,而今笔者在四川省会理县白云庵亲眼所见——

手中的竹刷在盆子里蘸上浆抹在布上,贴上布,再蘸浆,再贴上布……在会理县白云庵,一个坤道的动作打开了笔者尘封已久的记忆:孩提时奶奶做鞋的一幕。“道长,您打布壳做啥?”“做鞋。”“自己做不是很费事吗?太不划算了!”商品过剩的年代还手工制鞋,笔者直言以对。“我们这里的鞋啊,除了做给自己穿外,还给那些找上门来订购的人做。”道长和笔者聊了起来。


道鞋:清清白白走四方

制袼褙的道长姓张,她介绍道,道教对道士的穿戴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只有在做法事时可以穿紫色的道袍,平时都是穿青色的道衣,而鞋必须穿布做的道鞋,即双脸鞋和十方鞋。

双脸鞋为黑色、圆口,鞋脸中间有两条突起的梁子,将鞋脸一分为二,故名。双脸鞋的两条布梁子,制作起来十分麻烦,但它代表着道教文化的“两仪”(太极生阴阳两仪)。有了这两仪就可生出八卦,寓意行走八方。

十方鞋的鞋口也是圆的,鞋帮面料为黑色,里料为白色,裁剪成黑白相间,内外两侧各形成5个白色的条形图案,一共有10个,故名十方鞋。5个白色的图案代表道教文化的“五行”,内外共10个则应“八卦生九宫,一切归十方”。其图案边缘要锁边口,缝起来不仅费工,弄不好还容易绉布。

道鞋在制作工艺上与传统布鞋同出一辙,但道鞋的鞋帮上却有着自己的文化意涵。道鞋都是用黑白两色布制作的,这是遵循太极图的黑白元素,另一位道长欧道长还对此作了铿锵的解释:做青青白白的鞋,走清清白白的路。


做鞋:祖祖辈辈的传承

据张道长和欧道长两位坤道讲,做道鞋是她们入道后最近两年才学习的。刚入道时,她们的鞋子是跟距白云庵60多公里外的通安叶鞋匠订做的,那时叶鞋匠已是耄耋之年,体弱多病,难以为继。于是她们就依叶鞋匠做的鞋放样,开始自己做鞋。试做几双后,她们就完全掌握了道鞋的制作方法,即将传统布鞋制作工艺进行适当的改变。

这两位道长都是50岁出头,她们在十多岁时就跟着大人学纳鞋底、上鞋帮。那时候,农村成了家的妇女冬闲时都要“打布壳”、下鞋样,集体出工时的田间休歇和生产队开会的时候都要闲里抽空地纳鞋底、缝鞋帮,赶制一家老小要穿的布鞋。妇女有一手好针线活,总会受到邻人的尊敬。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日子愈来愈好过,衣服旧了就添,鞋子需要就买,样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除钉纽扣儿外,妇女几乎不再摸针线活了。

学会做道鞋后,两位坤道感悟颇多,“人上了点岁数,添了些经历后,就比较传统、恋旧,自己动手做道鞋,一个是知道了节俭,对《道德经》中的“三宝”之一——“俭”有了切实的体会,“俭故能广”;二是学会了感恩,做鞋子总能让人想起前辈人一个人做鞋给好几个儿女穿的不易;再有就是守根,有传统才有现代,古话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知道上一辈的传统,咋个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教育?”

工艺:地地道道的环保

道鞋采用千层底纳线而成,虽然寿命不长,并且怕湿,但是柔软不磨足,透气不汗脚、穿起来比较舒适。制作过程中不用化学胶,穿着防滑,不会划伤地板和产生噪声。

“制作一双道鞋,需要扎多少针耗多长线?”道长答道:“千针万线。”大致估算,鞋底用布二十几层,纳制需消耗两臂长的麻线12-14根,约20-25米,针脚一千多针,耗时3至5天方可完成。

千层底道鞋的制作,要经过以下工序:

1.制袼褙:冬季把质量好的棉布用苦楝子浆糊一层层粘贴在平整的桌面或木板上,自然晒干揭下备用。

冬季苦楝子成熟,叶落枝枯,易于棒击落地采收,用热水将果实泡软,剥皮,露出果肉,手捏挤成浆,作糨糊。

苦楝为楝科植物,其别名苦苓、苦苓仔、楝树、金铃子、翠树。分布于四川等省。苦楝子果肉有毒,含有苦楝素、多种四环三萜类成分,有杀虫、抗菌作用,做成的袼褙,既硬衬,又不塞针,还有韧性,并防虫蛀。

冬季日照好,袼褙易于晒干。

2.搓麻线。将自家种的原麻或在集市上买回的麻皮,用开水煮,去麻的胶性,使麻变得柔软,加冬瓜树或玉米芯燃烧后的灶灰浸泡,让其增白,晾干后,再慢慢地 撕成适合制成麻线的细丝,用麻车把麻丝扭紧,然后再将其对折,合二为一,用麻车扭成麻花样的麻线。搓麻线是个技术活,麻线的粗细要均匀,中间不能出现疙 瘩,因为疙瘩会影响纳鞋底的速度和质量的。

3.切样:按个人的足长、足宽备存的底样和帮样把袼褙切成一片片的花生壳样鞋底和马蹄形样鞋帮。

4.纳底:用麻线缝制鞋底。将重叠多层袼褙的底子,用锥子扎孔,大鼻孔针穿麻线连接,要求隔0.5厘米一针,每平方寸鞋底纳 81 针以上。针码要求分布均匀,麻线过一针得用手勒紧。这是鞋底美观、牢实的保证。

5.槌底:纳好的鞋底用铁锤槌击线头,防止线头硌脚,同时让鞋底造型合脚,不扭曲。

6.缝帮:将袼褙帮样重叠里层套白布,面层套青布,用细针缝合在一起。

7.包边:每片鞋底、鞋帮用新白布条包上四边。

8.圈底:用麻线把粘合后的鞋底沿四边缝合。这道工序决定着鞋的式样强度,要求缝合线圆润,针线紧密,接头合适,因而是所有工序中的重要一环。
这八道工序中,最独特的是第一道工序。两位道长制作的布鞋用自采的本地苦楝子作糨糊,袼褙质地密实,所以远近的老年人都找她们作寿鞋,闲时制起以备用,而不用担心虫蛀。

她们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理念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而地地道道做鞋,不仅再现了祖辈的手艺,还传承了祖辈对自然的和谐、对自己的勤俭、对他人的友善精神。



感谢作者授权,转载请保留作者原文地址:http://blog.163.com/cjdlp2010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