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泥塑简介、黄陂泥塑欣赏

民间艺术 | 泥塑 / 作者:肉丁 / 时间:2011-04-04 /6823℃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黄陂泥塑的知名度很高,汉阳归元寺的五百罗汉和木兰山的神像就是它的传统代表作。归元寺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氏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历史传统,技艺朔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层沾贴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罗汉满堂漂,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可见雕塑工艺之高超。

  黄陂区泥塑工艺厂制作的《七品芝麻官》、《八仙过海》、《金童玉女》和《莉娜小姐》等,形象生动,妙趣横生,逗人喜爱。他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黄陂区泡桐店镇是著名的泥塑之乡,农民泥塑大放异彩,小型多样,造型富有泥土气息,既有严肃端庄的人物,又有滑稽诙谐的变型漫塑,从木兰将军到红楼仕女,从中国的神话人物哪吨到西方的著名艺术大师卓别林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老艺人戴和清曾为来访的外宾当场塑像,在国外传为佳话。泡桐的泥塑曾到美国俄亥俄州展出,受到欢迎。

八年辉煌,泥塑之乡走向世界  1979年,黄陂县委批准,成立黄陂县泥塑厂,开始生产奔马、飞鹰、人物佛像等重点产品,这个时候,泥塑才真正从艺术品转为商品进入市场。  1983年,武汉市黄陂泥塑工艺厂正式组建,由湖北美术学院培训设计人员,并引进新型工艺。  此时的黄陂泥塑已由泥料转为膏料,即以泥造型,理化制模,石膏为原料,通过翻制、喷漆彩绘等流水线,投入大批量生产,成为当时为数不多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特产。  据介绍,当时的泥塑厂占地面积就达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有职工250人,年产量达400万件。产品行销29个省市区,远销亚、欧、美等17个国家。  黄陂泥塑艺人的精湛手艺,曾享有“泥塑照相机”美誉。1982年,新西兰著名政治活动家路易爱尼参观黄陂泥塑厂后,要求塑一个半身像。一位泡桐艺人,现场仔细端详,手托泥坯揉捏,仅40分钟,就为她塑制出了一尊形象逼真的半身像。  1983年,路易爱尼带来了摄影师,摄制了《中国黄陂泥塑》电视纪录片,此后,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等国际友人,带着对黄陂泥塑的神奇向往,相继造访泡桐这个中国内陆小镇。  1985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到泡桐摄制了《中国黄陂泥塑》大型纪录片,同时著名雕塑艺术家钱绍武、刘开渠,漫画家华君武等人都亲临泥塑厂,现场指导。

黄陂泥塑图片欣赏

尘封的金字招牌  1993年,为改变我国旅游商品生产技术落后、资金缺乏、设备陈旧的状况,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会同轻工部、商业部、纺织部等部门,在全国选出一些生产旅游商品厂家,作为全国旅游商品的定点生产企业,重点给予扶持。  按照条件,国家对各地申报的513个厂家进行认真审议,确定其中的123个厂家作为首批“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湖北当时仅有两家企业上榜,而武汉市黄陂泥塑工艺厂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记者多方打听,终于在泡桐镇找到了这家工艺厂。据当年的员工介绍,这家工厂已停产近十年,如今已被一员工租下,成为了云雾山饭店。  记者在饭店二楼的一间陈列室门楣上看到,“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的铜牌依旧高悬,上面布满了灰尘。  谈起当年的产品,不少员工依旧激动不已,如数家珍:《屈原》、《李白》、《木兰从军》、《黛玉观书》、《七品芝麻官》、《鲁迅》、《情侣猫》……  一名技术人员这样介绍他们当年的产品:精绘无毒、漆色柔和、庄重雅致,富有趣味性和现实生活感。无论用于室内装饰陈列还是民间馈赠,或作儿童玩具,无不具有古朴典雅、幽默成趣的观赏价值。  知情人这样描述泥塑厂当年停产的情形:精美的产品源于工匠、艺人的手工劳动,精致的工艺使产品成本趋高,加上当时国际市场的优胜劣汰,国内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此外,工厂管理松弛,经营不善,使艺人收入难以得到合理回报,工厂逐步走进困顿,以致停产。  十年前的黄陂泥塑,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家庭,却没有走进市场,就这样抱着一块金字招牌走向了没落。

  湖北省黄陂县农民集体创作的泥塑《农民运动好得很》——毛主席与杨开慧同志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新华社发(资料图片)

十年沉寂,墙内开花墙外香  泥塑厂停产后,200多名身怀绝技的艺人开始走四方。在泥塑之乡的熏陶和培养下,他们似火种一样,将黄陂泥塑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扬光大。  一部分艺人离开泡桐后,在黄陂、武汉办起了80余家个体泥塑模具厂,这些小民营企业的产品行销各地,走向海外。  更多的艺人被聘请到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在传统泥塑膏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向水泥、玻璃钢、铜塑发展,在这些企业中,注册资金在千万以上的比比皆是,资产过亿的也不在少数。  近十年的时间里,走出泥塑之乡泡桐的艺人们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传人。曾经的“下九流”手艺,如今制作出精美的房屋石膏装饰,绘画浮雕,大型雕塑,装点着一座座楼宇和崛起的城市。  有关人士估算,以黄陂泡桐艺人为技术核心,支撑起来的数家雕塑、建材企业,有着不下200亿的资产,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泥塑之乡泡桐之外。  反思十年,期待重拾当年辉煌  走在泡桐的街道上,实在无法看出这是一个当年火红的泥塑之乡,窄窄巷落里走出的艺人,塑成了他乡的辉煌,故里却是十年如一日的冷清。  在泡桐街上,仅有几家小型作坊在生产泥塑工艺品,唯一的一家小型工厂也在近日停产。  当地业主们均表示,虽然在泥塑这一行业中,黄陂泡桐仍声名显赫,但如今知道泡桐泥塑的百姓却越来越少,没有品牌也就没有销路。产品工艺的革新,产品与包装的研制开发,新的营销思路,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去面对。  黄陂李集镇开放开发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称,如今旅游业迅猛发展,黄陂泡桐泥塑这一传统品牌的复兴,对于武汉乃至湖北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据悉,泡桐云雾山目前已被规划为自然生态旅游区,属武汉市木兰旅游区的组成部分,泡桐艺人因此深受鼓舞,他们表示,将依景布局,充分体现传统泥塑与现代雕塑之精华,制作出一组组精品,再创泡桐泥塑的辉煌。  黄陂区李集镇副镇长邱凤武说,泥塑手艺带给一代代泡桐艺人的实际收益无法衡量,一个振兴泥塑之乡泡桐的计划也在酝酿之中。

 


→ 名字网微信公众号:【roudingdiy】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处理。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