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老人复原北京记忆 将老行当做成微缩模型

DIY资讯 | DIY剪报 / 作者:嘻哈卡 / 时间:2015-02-25 / 1757℃

在西城区,有这样一位老人,将记忆中的老北京行当做成一个个别具韵味的微缩模型。他就是71岁的北京老爷子金世崑。

金世崑老人家住后海南沿小翔凤胡同,出生于1943年,今年刚好是72岁,羊年也是他的本命年。“金”姓,翻译成满语就是“爱新”,而“觉罗”就是“姓”的意思。虽然如今的金世崑老人看起来和普通老人无异,但放在过去,他可就是正经的满族正黄旗,皇家的后裔!对咱老北京这点传统,从小就长在皇城根底下的金世崑老人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自己六七岁时全家团圆过大年的场景,如今他依然历历在目。


    【红包篇】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这首民谣几乎每个老北京人都会念,可老北京人过个年到底有多少讲究,却不是每个人都说的清。关于“压岁钱”和“压祟钱”的讲究,就是金世崑老人特别强调的重点。虽然如今百岁老人不再少见,大家对年纪渐老也不再敏感,可孝敬老人的这份心还是应该有的。而对孩子们,难道现在还要找几个铜板,才算正宗的压了祟过了年?

    对此,金世崑老人也笑称,自从铜板换成了纸币,这“压祟”的钱串儿也就无迹可寻了。长辈们为了延续老传统,就用红纸包些零钱,再用红线捆扎起来,代替从前红线穿起的一串铜钱,让孩子戴在身上辟邪保平安。这也就是最原始的“红包”的由来。听到这您可能会说了,这钱给了孩子却只让带着不让花,那孩子们这春节怎么能过得开心呢?放心,长辈们可是会另行准备一份零花钱,让孩子们能开开心心的逛个庙会、买点小零嘴。这份零花钱的形式更接近于长辈给晚辈的“红包”,长辈们将零钱放在一个“小抽子”中—— 一个袋口有抽绳的布口袋——孩子们就开开心心地带着这小零钱袋,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赴庙会、买两碗油炒面解解馋。


    【游玩篇】

    想起自己儿时逛庙会的经历,金世崑老人的情绪兴奋了不少。“我小时候,一到过年最爱去的就是护国寺的庙会,那会儿,护国寺还有三扇大门,门口就站着人吆喝:大挂的山里红要不要!”但您要是把钱花在了这,进门可就要追悔莫及啦!那时候的庙会,没有遍地的烤羊肉串,只有老北京的各式小吃。虽然普通人家的孩子兜里只装着两三毛钱,但三分钱一碗的油炒面,五分钱一碗的面茶,还是能让小伙伴们开开心心的解个馋。门口那一大挂山里红,也不过只要一毛钱。而现如今的电视剧中常出现的街头杂耍,一声锣响聚起一圈观众,这也是当年庙会上的真实写照。小孩子们凑在人群中看看杂技、皮影戏、听听评书,一般也无需付钱。因此不管孩子们的家境如何,在庙会上都能得到不少快乐。除了庙会之外,就在咱什刹海的东边,鼓楼前面的地安门外大街,也曾是老北京最繁华的一段。春节来到这,您绝对能大饱眼福!

    钟鼓楼始建于元代,位于大都皇城的正后方,按照“前朝后市”之说,这里从元代就是个繁华的商业场所。“东单西四鼓楼前”,这句老话也印证了地安门外大街旧事的风光热闹。不少从小就生在鼓楼附近的六七十岁的老人至今还记得这条街上昔日的大场面:专卖笔墨纸砚等文化用品的“红旗纸店”、北京第一家的“马凯餐厅”、在如今也小有名气的“和成楼”酱肉铺、合义斋小吃店,还有各种金世崑老人已经记不住名字的影楼、首饰店。放在今天,这繁华程度绝不亚于西单王府井。虽然在五十年前,这些店铺初一到初四一概关张歇业,但从破五起,不少商铺及大户人家门前,都会摆上个方桌,上面放着些茶水点心。这可不是为了方便路人,而是专门为了迎接“走会”表演的到来!

    随着铁片互相敲击的“锵锵”声,走在前面的“开路会”就舞着铁叉现身了!每根铁叉的上端都装有金属制成的铃铛片,随着表演者的舞动发出清脆明亮的响声,成为“破五”的一道最引人注目风景。而表演者们则都画着古人脸谱、身穿缎袍,一阵铿锵顿挫的表演过后,商铺或大户人家则会为表演者送上红包。围观的路人和孩子就乐得看个热闹。除了铁叉舞,还有踩着高跷跳走摔叉的高跷会、推车上假坐一女子与推车人边唱边舞的小车会等等。免费又热闹的表演让附近的人家无不前往观看,是新年之初北京街头繁华的一景。金世崑老人至今想起依然是一脸的笑意。


    【衣食篇】

    在外欢声笑语,在家中一家老小自然也是少不得欢庆团圆。“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这其实就是老北京人过年使用最普遍的时间表。不过一样的事,不一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做法。五六十年前的富贾人家,每到年前都会进行大采购。这规模比咱如今采购年货可要夸张多了!彼时的北京冬季气温更低,蔬菜水果几乎绝迹,有钱人家则会派遣专人远赴江南,带回新鲜的蔬菜水果过年享用。而鸡鸭鱼肉这些“硬货”,则要从“关东客”手中购买——他们是来自东北三省的商户,带着已经冻的硬邦邦的整猪整羊到北京来售卖。

    相比这跨越了半个中国的大采购,那时生活并不富裕的普通人家就低调的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寒酸。平日里根本不得见的肉类,在过年时也会有一些,但新鲜的蔬果基本见不到。就连年三十的那顿饺子,普通人家也是荤素混合做馅。而大户人家则制作荤素不同的两种饺子,荤馅自家人围桌享用,素馅则用来供奉灶王爷。谈起这样的差别,儿时家中已经不太富裕的金世崑老人多少有些心酸。不过即使是普通人家,也一样有值得怀念的天伦之乐。

    金世崑老人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每到腊月,母亲就会为他换下已经穿了一个冬天的棉袄棉裤,没有买新衣裳的钱,就用哥哥或是长辈的旧衣服改制。上街花上几分钱买些“煮青煮蓝”——六十年代家庭常用来给旧衣服染色的染料——将旧衣服染制一新,再重新缝制给孩子们穿。穿着新衣,吃过了三十午夜那顿肉菜混合的饺子,就是为一家老小及街坊四邻拜年的时间了。门外祭拜灶王爷时下撒的芝麻秸被大家踩的噼啪作响,长辈小辈手里都拿着红包,这热闹又有着浓浓亲情的时刻,才是金世崑老人至今难忘的“老北京大年”。

    见到金世崑老人时,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两周时间。他的家中却没有窗花、没有对联,除了一只代表本命年的金羊玩偶,金世崑老人家中几乎找不到过年的气氛。“现在家里经济条件都好了,一到过年,我老伴都会说,今年咱们哪吃一顿去?”几十年前一家十来口人喜庆热闹欢聚的画面,在儿子尚未结婚的金世崑老人家中似乎难以实现。不过谈到即将到来的春节,老人依旧十分开心:“我侄子都已经有孙女啦!今年来了就该叫我太爷爷了!我们家这也算四世同堂了!”为了这位还没见过的重孙女,金世崑老人特别准备下了一千块钱的大红包。老北京的许多讲究,现如今或许都不在了,但老北京人之间的情分从未生疏。情分在,年味就会浓郁久远。


复原一种老行当花十天

在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金老爷子的手工艺品在左邻右舍中间已是小有名气。老北京炉具、拉洋片、剃头挑子、卖金鱼挑子……几十年前的老北京物件重回眼前,精巧生动,活灵活现。“都是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东西了,一看就想起过去那种情景。”街坊们边看边竖大拇指。

“这是炉身、炉盘、耳子锅、火圈儿。”金世崑拿着一整套老北京炉具,非常认真、细致地介绍炉具的每个部件。这些有模有样的微缩模型原材料都是平时生活中收集来的,有罐头盒、茶叶桶、小药片塑料膜等等。

金老爷子告诉笔者,一般情况下,一个模型从原材料的收集到制作完成大概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慢工出细活,金世崑对每一个模型的细节都精益求精地做到极致。“吃饭的时间到了他都会忘记。”老伴儿在一旁告诉笔者。金世崑对每个模型也是倍加呵护。在展览中有人摆弄这些模型,没有放好,他又小心翼翼地把模型摆回原来的位置和状态。

金世崑14岁开始学徒做钳工,几十年的老手艺做这些模型更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邻居街坊的鸟笼、小学的课桌,有损坏的在他手里都能被修理得焕然一新。金大爷乐呵呵地说:“谁家有坏的东西都来找我修。”


小模型里留记忆

模型虽小,意义却大。在金老爷子眼里,这些模型远远不只是长宽高不到20厘米的废旧材料组合,而是这七十载岁月留下的痕迹和回味。

观察这些模型,北京人现在的生活中早已不见它们的踪迹。金世崑兴致勃勃地介绍道,这些模型在五六十年代的老北京人眼里可是载满了酸甜苦辣的生活记忆。

谈到老北京,金世崑把这些回味都放到了这一个个模型中。“冬天天冷了洗衣服不干,或者家里有小孩的尿布都要放到烘笼上”、“咿呀呀哟咯,你就往里观哟,武松打虎,就照在上头咯”、“剃头挑子一头热”炉具中旧时的生活情境、拉洋片子的唱曲、老北京典故的由来,金大爷讲述着模型背后的历史,恍若时光倒退半个世纪,回到了那模型背后的一段段岁月中。斑白的头发、嘴角的皱纹……谈笑间,老爷子的年轻岁月也仿佛历历在目。


活到老“玩”到老

有人说原来的日子太清苦,连叫卖声都显得很凄凉,但在金世崑看来并不是如此,“原来的生活有原来的好,现在也有现在的好,各有各的好。”他说,能有一技之长便是谋生之道,即使一年四季吃窝头臭豆腐,也没觉得有多苦。

从1998年退休到现在,金大爷不仅执着于模型的制作,平时的生活中更是喜欢看看书、读读报。每年社区在恭王府举办的小春晚,金大爷都是相声表演的积极分子。原生态的吆喝声一起,和三五个好友一起唱着浓浓的老北京腔调,用声音回味着儿时的生活。


陈建祥/郭晶    图/潘财炳、宿皓

→ 肉丁网微信公众号:【肉丁网】 ←
本站提供信息存贮空间服务,部分内容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提供简单说明,将于7日内删除。
本站原创内容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传播、发表,可联系本站购买商业服务。
上一篇: 全球最牛掰吉尼斯记录 令你瞠目结舌
下一篇:只要爱惜大自然,它就会自然地对你回礼
相关阅读